瞬间
1990年10月1日,首都机场人气旺,进港旅客中多是外国面孔。他们来北京参加亚运会或观光旅游。当日,《二十多万海外来宾一睹亚运盛况 首都机场客流量猛增》的消息,刊登在《北京晚报》上。
(资料图片仅供参考)
1990年9月,第11届北京亚运会开幕。由于在北京举办的这届亚运会规模空前,引起了亚洲各国和各地区的人们的普遍关注。自9月7日亚运村开村以来,首都机场的客流量猛增,至9月30日,进港旅客人数已超过20万人。
“旅客们走出机舱,几名老外在舷梯上好奇地驻足远眺,随后步行到候机楼取行李。”回忆起1990年10月1日当天的场景,时任晚报记者的毛序国记忆犹新,许多旅居亚洲及其他各大洲的华人,也趁着祖国举办亚运会的机会,来故乡旅游、观光,“亚运会是北京第一次承办的国际大型运动会,为了迎接这次盛会,首都机场在头一年完成了国际候机大楼的改扩建,所有运动员当时都从T1航站楼入境。”
亚运会参赛运动员所看到的首都机场,不是一日建成的。
作为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自行设计、施工的第一座大型民用运输机场,1958年3月,首都机场启用的时候,只有一座小型候机楼。进入上世纪70年代,随着客流量快速增长,首都机场也开始了数次的扩建工程。1980年T1航站楼投入使用、1987年迎来第一百万位海外旅游者、1988年北京首都国际机场成立、1999年T2航站楼投入使用、2008年T3航站楼启动运营……每一个历史时刻,晚报均予以详细报道。
毛序国印象深刻的另一件事,就是1987年11月24日,北京迎来了第一百万位海外旅游者——63岁的法国退休老工人德慕兰。这是全国旅游热点城市首次突破百万海外旅游者的纪录。《迎来第一百万位海外旅游者》,也是当天晚报的主打新闻。
“当时我就在现场采访,北京市对此欢欣鼓舞,市领导捧着鲜花到首都机场迎接外宾。”毛序国回忆说,上世纪90年代初期,到京海外旅游者以每年递增10万人的速度发展,首都机场见证了北京旅游业的蓬勃发展。
如今的首都机场,已经是世界上最繁忙的机场之一。2018年12月28日,晚报报道,首都机场年旅客吞吐量首次超过1亿人次,成为继美国亚特兰大机场后,全球第二个年旅客吞吐量过亿人次的机场。
2019年9月,北京大兴国际机场正式通航,首都迈入航空“双枢纽时代”。
从1958年9月一则《航院师生造飞机 北京一号上了天》的消息,介绍北京航空学院师生员工制造的双引擎飞机“北京一号”在首都机场起飞始,到2023年,六十五载,晚报持续记录着首都航空业的发展。
瞬间讲述人
毛序国
1980年1月1日,首都机场T1航站楼正式启用。这一年,我进入了晚报,从事城市建设领域新闻报道。从业30载,我负责民航领域报道就有19年,见证了T1航站楼改扩建、T2航站楼新建等历史瞬间。
让我印象深刻的是,T1航站楼改扩建时,咱们的施工设备还很落后。但后来多次采访T2航站楼施工现场时,这一印象彻底颠覆。T2航站楼更加国际化也更加现代化,是当时国内科技含量和建筑水平最高的建筑。每次采访时,我抬头望着京城独一份的透明全钢化玻璃建筑,“无盲角”地看着窗外飞机起降,在当时,这种壮观的场景足够震撼人心。
现在首都机场昂首跨入世界超大型机场行列,更加现代化国际化,是北京城市发展的缩影。晚报则全面立体地见证了改革开放后北京城市发展的步伐,诞生了许多轰动性报道,在京城媒体中独树一帜。
流程编辑:u019
版权说明:任何媒体、网站或个人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、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本网站上的文字、图片、图表、漫画、视频等内容。未经许可即使用,或以此盈利的,均系侵害本网站著作权及相关权益的行为,本网站将追究法律责任。如遇作品内容、版权等问题,请在相关文章刊发之日起30日内与本网联系。联系方式:takefoto@vip.sina.com
X 关闭
Copyright © 2015-2022 华东养生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:京ICP备2022016840号-41 联系邮箱:2 913 236 @qq.com